多伦多华埠

-NA-, ,-NA-
多伦多华埠 多伦多华埠 is one of the popular Tour Agency located in ,-NA- listed under City in -NA- , Shopping District in -NA-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More about 多伦多华埠

多伦多华埠(Toronto Chinatown)泛指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及其周邊城鎮(大多倫多地區)華人居民和商戶林立的地區。華人從1870年代起遷移到多倫多,到了1900年市内約有200名華人和95家華人商戶,並出現多倫多首個华埠。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登打士西街夾士巴丹拿道的中區華埠在1960至70年代成型,而隨著中區華埠的房價上揚,部分華人於1970年代遷至多倫多市東部河谷區(Riverdale),從而形成東區華埠。1980和90年代的香港移民潮為大多倫多地區帶來更多華人,東面的士嘉堡和北面的萬錦和列治文山亦成為華人的熱門聚居地點,並構成現時大多倫多地區擁有多個華人聚居地和商業區的局面,而部分機構(如多倫多旅遊局)亦將這些市中心以外的新興華人社區稱為華埠或唐人街。現時大多倫多地區约有40多万华人,是北美有最多華人居住的都會區之一。中區華埠舊中區華埠多倫多的第二代聯合車站位於約克街(York Street)和芬街(Front Street)的交界處。當年華人乘火車抵達多倫多後,很多選擇在火車站附近定居和營商,多倫多首個華埠(即舊中區華埠)亦於19世紀末在車站以北的約克街夾皇后西街一帶形成。晚清時期保皇和反清兩派在多倫多各有支持者,雙方亦盤踞市内不同地點。保皇會的多倫多支部設於皇后東街夾佐治街(George Street),而致公堂的多倫多支部則設於皇后西街和列治文西街(Richmond Street West)之間的約克街,雙方的支持者亦各自歸邊。滿清政權倒臺後,保皇會亦告解散,而保皇會會址附近的華人商戶亦相繼遷離,令約克街一帶成為市内的主要華人聚落。另一方面,猶太人社區陸續遷離約克街一帶,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華人進駐該區,舊中區華埠亦於1920年代逐步沿伊利沙伯街(Elizabeth Street)和板栗街(Chestnut Street)向北擴展至登打士西街。到了1941年,多倫多舊中區華埠約有2300名華裔居民,為全加拿大繼溫哥華和域多利後的第三大華埠。1950年代,市政府落實在皇后西街夾卑街之處興建新市政廳和彌敦菲臘廣場,並在舊中區華埠大舉徵地。介乎皇后西街和登打士西街之間的一段伊利沙伯街上有多達三分之二的物業被拆卸;登打士西街沿線物業雖然避過清拆命運,但隨著物業東主陸續將業權轉售予發展商,舊中區華埠的大部分居民和商戶亦相繼遷離。

Map of 多伦多华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