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吉斯頁岩

Field,
伯吉斯頁岩 伯吉斯頁岩 is one of the popular Park located in ,Field listed under Historical Place in Field , Landmark & Historical Place in Field ,

Contact Details & Working Hours

More about 伯吉斯頁岩

伯吉斯頁岩(Burgess Shale Formation)在加拿大西北的英屬哥倫比亞境內的落磯山脈。美國古生物學家查爾斯·都利特·沃爾科特(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於1909年首先發現。當地地質是黑色頁岩,頁岩中有成千種化石,這些化石群以保存生物軟組織聞名於世,主要分佈在幽鶴國家公園(Yoho National Park)內的菲爾德,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化石區之一。年代約5.05億年,相當於寒武紀中期。岩層厚度約161公尺,是目前最早的包含古生物軟組織的化石群之一。另一个页岩露头是在库特尼国家公园南部42公里处。歷史與其重要性伯吉斯頁岩是在1909年被古生物學家查爾斯·都利特·沃爾科特(Charles Doolittle Walcott)在當季野外調查將結束的時候發現 。他在1910年時帶著他的數個兒子回到當地,在現在被稱為化石嶺(Fossil Ridge)的側面建立了採石場開挖化石。挖掘出的化石因為對生物軟組織保存良好,且所屬生物種類相當廣泛,讓沃爾科特知道這是在古生物學上重要的新發現,直到1924年他74歲為止,幾乎每年都到當地挖掘;總共發掘了65000件化石標本。描述伯吉斯頁岩的化石是相當繁重的任務,沃爾科特在發現後直到1927年去世都致力於化石研究 。沃爾科特時代主流的科學觀點是試圖將化石歸類到現存的所有生物群。直到1962年阿爾貝托·西蒙內塔(Alberto Simonetta)再次重新調查這些化石。這使得科學家們認識到,沃爾科特的工作仅仅是掀开了重大发现的帷幕,並明確表示這些古生物並不能明確歸類到現存生物群。在沃爾科特採石場重新開挖化石的行動是在三葉蟲專家哈利·布萊莫·惠靈頓(Harry Blackmore Whittington)的說服下由加拿大地質調查局(Geological Survey of Canada)進行。而一個由哈佛大學的波西·雷蒙德(Percy Raymond)在1924年建立的新採石場則位在化石嶺上高度約20公尺處 。惠靈頓與兩位幫助他的劍橋大學研究生德瑞克·布里格斯與西蒙·康威·莫里斯開始對伯吉斯頁岩進行完整的再調查,也揭露了伯吉斯動物群的演化分化比沃爾科特研究成果更廣且更特殊。確實,許多伯吉斯頁岩內的化石有令人驚訝的結構特徵,而且和其他已知生物只有少數地方相似。例如歐巴賓海蠍有5個眼睛與一個類似真空吸塵器軟管的口鼻部、Nectocaris不但有類似甲殼亞門的鰭,還有一個和外殼在一起的脊椎、怪誕蟲(Hallucigenia)最早的復原狀態和正確狀態上下相反,被誤認為使用兩邊對稱的刺走路。

Map of 伯吉斯頁岩